新闻与洞察

【媒体】央视财经 | 这款"机器人护士",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大福利

2017-11-18

机器人能够让医生克服人类能力的局限性,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如今各种功能的机器人纷纷亮相,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在或即将被运用到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医疗机器人就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借助它们能使操作更加准确、微创、稳定,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

 



邵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34岁的她已经在日间化疗中心护士工作了三年,日间化疗,是指肿瘤患者“白天化疗,晚上回家静养”的医疗服务模式。过去护士邵洁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化疗病人配置静脉注射的药物。

1.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化疗中心护士邵洁表示:“我们以前冲配一袋化疗药,我们需要用注射器抽吸溶媒,然后再打入粉剂当中,溶解了之后再回抽,回抽了药液以后,再注射入溶媒当中,这样就配置成一瓶化疗药。需要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抽吸,这是常规的一袋化疗药配置的流程,需要3到4分钟。”

 

为了配置一袋化疗药物,像这样来回抽吸的动作,邵洁需要重复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而每个护士每天要冲配约100-200袋化疗药,这样单调的抽吸动作每天得重复上千次,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邵洁表示:“因为每天要收治40到60左右的病人,要完成上午治疗的话,一冲就是整整一个上午,肯定要坐在各个生物安全柜里面,没办法起来的。最起码一上午,有时候要到下午一两点钟。而且就是一个重复的工作,我们通常这样一整天工作下来,手都僵掉的。”

3.jpg 

而且化疗药物大都具有细胞毒性,配药护士必须穿戴防护服,全副武装坐在生物安全柜前来完成连续几个小时的冲配药液的工作。生物安全柜是医疗实验安全防护的保护装置,防止有毒的粉末和药液在空气中的挥发,减少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可是即使防护措施再严密,像邵洁这样的配药护士依旧存在受到药物毒害的危险,据国内一项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在手掰安瓿瓶、分离注射器时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手割伤,进而容易受到药物的感染。

 

邵洁表示:“比如说洗澡的时候掉头发掉的很厉害,我们体检也会发现白细胞有的时候会低一点。较正常的指标会低一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务一处处长张继东表示:“我们也知道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毒性,这个毒性在皮肤、黏膜、头发上可以吸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比如说白细胞会降低,比如说会引起脱发。”

2.jpg 

可是从2016年6月20日起仁济医院的日间化疗中心请来了“配药机器人护士”,它们是两台智能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目前99%的化疗药物的配置就由这两台高颜值的机器人在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了,护士的工作更加安全,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病人。

 

让邵洁高兴地是,现在护士们只需要简单几个操作,一袋化疗药的配置工作就完成了。工作效率比过去提高了50%以上,而且机器人的工作也更加精准。

 

邵洁表示:“首先就是扫条码,然后机器自动打开,然后我们就把药液放到里面,然后把酸钙按照上面的1支两支三支排列整齐,放入连接器,点确定,机器人就可以完全自动地配置成一袋化疗药。”

4.jpg

前一个 : 【媒体】南山政府 | 南山区领导带队调研企业 主动作为服务企业

后一个 : 【焦点】初心如故 破浪前行——WEINAS配药机器人在上海仁济医院临床应用1周年成绩单

返回